我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春雷在致辞中深入分析了当前建筑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他指出,当前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建筑企业突破发展瓶颈的必由之路。住房城乡建设部最新发布的《智能建造技术导则(试行)》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他呼吁企业要抓住政策机遇,重点在三个方面发力:一是加强BIM技术深度应用,实现"一模到底";二是推进智慧工地建设,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三是探索建筑机器人应用,解决"危、繁、脏、重"的施工难题。陈春雷也希望各企业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推动浙江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在技术交流环节,多位专家带来了精彩分享。中建集团首席专家李云贵系统梳理了智能建造技术的发展历程,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发展现状。介绍了中建集团在"智能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施工"全链条创新方面的实践经验。
我会智能建造分会会长、浙建集团副总工程师金睿则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在建筑业的应用前景。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AI在施工方案优化、质量检测、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会议还特别设置了新技术展示区,集中展示了建筑机器人、智能穿戴设备、数字孪生平台等创新产品,吸引了众多参会代表驻足交流。
在案例分享环节,多家企业代表围绕智慧工地与BIM技术应用,展示了浙江省智能建造的标杆实践成果。
浙江云匠数字建造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数字化事业部总监朱贤良以桐乡市丰子恺艺术中心(一期)项目为例,分享了数字化管理的创新实践。表示通过智慧工地平台集成BIM、物联网和AI技术,实现了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的实时协同管控。
浙江精工钢结构集团有限公司方案解决中心总工贾尚瑞则聚焦钢结构数字化转型,详细解读了数字建造创新应用大赛一等奖成果。介绍依托自主研发的智能生产系统,实现了从设计到加工的全流程数据驱动,也强调了BIM技术与工厂化生产的深度融合对行业提质增效的示范意义。
此外,杭州新中大科技联合公司资深业务专家马怡海、品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慧工地事业部营销中心总监于志超、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AI研究院专家李鹏分别从AI驱动、智慧工地落地、行业大模型等角度,分享了技术赋能项目管理的实践路径。
这些案例生动呈现了浙江省在智能建造领域的领先实践,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用的方法论与技术方案。
浙江建设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段玉洁在会上对《2025年智慧工地应用成果评价申报指南》和《2025年BIM技术创新应用大赛申报指南》进行了详细解读。希望通过申报和评选机制,能够挖掘出更多具有示范价值的优秀案例,为行业树立可借鉴的技术标杆,从而加速智能建造技术的普及与创新发展。
4月3日上午,与会代表前往浙建未来建造中心进行实地考察。该中心集中展示了从设计到运维的全链条创新技术。展现了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控能力。
期间,BIM技术沙龙于未来建造中心路演厅开展,通过"技术研讨+案例共享+思维碰撞"的创新模式,围绕"建筑数字化转型升级"与"智能建造场景应用"两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对话,不仅展示了BIM技术在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创新实践,更通过三维可视化模型、虚拟现实(VR)协同设计、智能运维平台等现代化工具,直观呈现数字化建造的前沿成果。
下一步,我会将持续推进智能建造标准体系建设,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为浙江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