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浙江省智能建造应用情况调研温州座谈会顺利召开
最新动态
浙江省智能建造应用情况调研温州座谈会顺利召开
2025-09-123

911日下午,浙江省智能建造应用情况调研温州座谈会在温州市瓯海区娄桥建设大厦召开。浙江省建筑业行业协会智能建造分会秘书长包奕林带队调研,温州市建筑业联合会、瓯海建筑业协会、温州设计集团智慧城市和大数据研究院、温州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正立高科建设有限公司、百盛联合集团有限公司、展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温州公司、温州绿建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温州理工大学、温州新地建筑装饰有限公司、温州市江楠建筑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等多方代表参会。会议围绕温州市智能建造技术应用现状、面临挑战与发展路径展开深入交流,为推进智能建造试点工作凝聚共识、汇聚智慧。

温州市建筑业联合会会长胡正华首先介绍了联合会推动智能建造工作的整体情况。2023年,联合会成立智能建造分会,以BIM技术、智慧工地、建筑机器人和企业创新为四大推广载体,将智能建造作为瓯江杯评选的必要条件,并择优推荐申报钱江杯。他指出,智能建造在节省劳动力、提升工程质量方面已显现成效,目前正匠、正立等企业处于领先地位,温州建设集团等龙头企业积极发挥带动作用。包奕林代表调研组强调本次调研旨在摸清现状、识别障碍与需求、总结经验,为省级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撑与决策依据。瓯海建筑业协会张和平从五方面汇报工作:积极宣贯政策、组织赴苏州等地考察学习、开展技术人员培训、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调整优良工程评价办法。他反映,企业普遍面临成本高、人才缺、机器人设备成熟度不足、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等挑战,建议在税收等方面推出实质性激励。


多家企业代表分享了实践体会。温州建设集团指出机械设备性能有待完善,目前智能升降机、抹灰机器人等应用效果较好。百盛联合陈磊作为一线人员坦言,机器人在规避安全风险方面有优势,但成本高、专业操作人员缺乏,反而增加负担,呼吁建立统一平台避免重复投入。绿建设计院吴鹤平指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BIM应用或存在恶性竞争,建议设立技术准入门槛。正立高科曾锦亨介绍其自主研发的集成化平台与机器人在测量、整平等环节应用良好,但喷涂、磨光等仍有困难,强调BIM落地关键在人员执行。浙江建工温州公司陈书希表示,该公司作为省内首支智能建造队伍,已自研20多款机器人,组织年轻化机器人班组施工。他指出当前BIM、平台与机器人未实现一体化串联,管理阻力大,BIM应用仍停留在可视化层面。正匠建设陈宸提出“121战略,与华为合作布局智能建造与全屋智能,但面临机器人环境适应性差、技术人员文化程度低、产业工人培育难等问题。在温高校代表温州理工大学李博介绍,该校为温州唯一开设智能建造专业的高校,近年引进多名AI方向博士,正修订培养方案,研究智慧桩基、无人机巡检等技术,强调软件硬件结合避免恶性竞争。江楠职业技术培训学校郑学奎则从产业工人培训角度,分享建设实训基地、开发信息化平台、探索智能建造“4S模式的经验。


浙建工程研究总院方敏进阐述研究总院在标准指定、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工作进展,并提出一系列行业深层次问题:智能建造当前主要靠政策驱动还是市场驱动?如何避免劣币驱逐良币?资金、人才、职称、产出如何破题?呼吁建立专家库、完善标准体系。


温州设计集团智慧城市和大数据研究院副院长沈益锋作为调研专家肯定了温州智能建造阶段性成果,同时指出BIM应用较浅、机器人使用参差不齐、AI结合案例少、数据孤岛多、投入产出不匹配等问题。他表示将积极争取税收、奖励、招投标政策支持,推动人才培养与行业推广,鼓励龙头企业打造示范项目、形成温州经验


在问答环节,包奕林就协会参与度、智能升降机应用、正向设计实施等提问。与会代表回应,协会参与标准制定、培训组织与专家遴选,需加强跨协会联动;智能升降机应用较多但安全责任界定仍待明确;正向设计受制于费用与观念,尚未普及。


本次会议全面梳理了温州市智能建造的应用现状、现实困难与发展诉求,为政府决策、企业转型与产学研合作提供了重要参考,将进一步推动温州市建筑业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升级。调研组将充分吸收本次座谈会成果,结合各地市真实情况撰写调研报告,为浙江省政府制定智能建造发展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